安阳市殷墟博物馆

来源: 发表日期:2022-12-24 370人已读
安阳市殷墟博物馆,即殷墟博物苑,博物馆设计建设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因其坐落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而命名,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又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和首批全国旅游景区全国青年文明号,属历史遗址类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殷墟博物馆中展出的文物,每件都是国宝级精品。殷墟博物馆直接折射出了殷商历史,是商代辉煌历史的缩影。
 

 
历史沿革

2005年3月16日上午,以收藏、保护、展示、研究殷墟出土可移动文物为目的的博物馆——殷墟博物馆奠基开工仪式,在安阳市西郊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区内的洹水岸边举行。权威人士认为,建设殷墟博物馆对于全面提升殷墟的保护能力,促进殷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殷墟的保护主要着眼于遗址——这一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随着殷墟博物馆的建设,将改变这一局面,散落世界各地的殷墟文物回归故里将因此成为可能。

据悉,根据安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签署的协议书,博物馆建成后,考古研究所保存的大批殷墟出土文物将会移至馆内收藏并展示。

殷墟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较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博物馆,该馆严格按照科学、环保、安全、符合遗址保护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尽可能地与殷墟遗址景观相协调。从平面上看,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字,这是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展出内容

馆内展出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自建国以来在殷墟发掘出土的一系列文物精品,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及甲骨文等国宝级文物共500多件,展品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20世纪初,因盗掘甲骨而发现,1928年正式开始考古发掘。从1928年由中国学术机构独立主持考古发掘开始,在殷墟先后发现了110多座的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遗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的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为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提供了坚实证据。1961年,殷墟成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在由国内48家权威考古机构参加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的评选中,殷墟以最高票数名列榜首。2006年7月13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妇好墓葬

著名的妇好墓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50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墓室有殉人16人,并出土了1928件精美的随葬品,其中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并出土海贝6800枚。随葬品不仅数量巨大,种类丰富,而且造型新颖,工艺精湛,堪称国之瑰宝,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制造水平。根据该墓的地层关系及大部分青铜器上的“妇好”铭文,考古学者认定墓主人为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员墓葬。
 

 
殷墟之最
世界出土最大的青铜器—后母戊鼎


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二个王朝,与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古国相比较,殷墟的青铜文化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以青铜礼器为基础,发展成为一套以等级为核心的礼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这在世界青铜文明中是绝无仅有的,体现出独特的东方色彩。殷墟出土青铜器种类繁多,器形厚重,纹饰繁缛,铸造工艺高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尤以王陵遗址出土的司母戊大鼎最负盛名,大鼎高达133厘米,器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它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最高水平。原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此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通体以雷纹为底纹,饕餮纹、夔纹为主体装饰,给人以稳重、庄严而又神秘的感觉,是古代科技与艺术、雕塑与绘画的完美结合,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
 

 
中国最早的车马遗迹—殷墟车马坑

自1928年殷墟发掘以来,曾多次发现过商代车马坑。但由于受当时发掘技术的限制,都未能将坑中的木质车架清出。1953年在殷墟首次成功清理出商代车子的残迹,搞清了车子的大体结构及部分构件的尺寸。殷墟发现并清理的多座车马坑以及道路遗存,展示了我国古代道路交通的基本雏形,对研究商代社会的阶级、等级关系、亲族制度、埋葬习俗及工艺水平等,都是极重要的研究资料。华夏幅员广袤,畜力车是古代先民陆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古文献中说夏代就发明了车,但是至今未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由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文明古国之一。殷代车马坑不仅展示了上古畜力车制的文明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奴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它是国人最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它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标志着已进入了成熟阶段。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中国古代甲骨占卜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墟时期则是占卜最盛行的时期,商王和贵族几乎每事必卜,占卜成为商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甲骨的纳贡、收贮、整治、钻凿及占卜方法、程序和卜辞的语法、辞例等形成一套严格而有系统的制度。据甲骨文记载,殷代已有专门掌管占卜和纪录的贞人,见于卜辞的贞人约有上百人。占卜涉及内容包括祭祀、天象、年成、征伐、王事等,甚至于商王游猎、疾病、做梦、生子等。商代以后,甲骨占卜逐渐失去了其显赫地位。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见证了已经消逝的商代占卜制度,为研究中国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目前殷墟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甲骨文已具备了现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其书体虽然又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书体的演变,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下来,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甲骨文也因此成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由甲骨文演变发展而来的汉字,在传播华夏文化、促成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与巩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版权声明: 该文章出处来源非本站,目的在于传播,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凡本文章所发布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全国热线电话

020-84317499

关注德科装饰公众号

广州德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专业从事于博物馆设计,展馆展厅装修设计,欢迎来电咨询!

粤ICP备08126626号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EC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