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县弘扬红色文化助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来源: 发表日期:2022-09-20 387人已读

井陉东庄隧道口。

 

光荣岁月,积淀出革命老区璀璨的红色历史,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资源优势,使红色成为井陉县最亮的底色。

 

根 脉

 

井陉地处太行山“五陉”“六塞”,历为“冀晋通衢”,兵家必争之地。革命年代,井陉全党动员,全民参战,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部部气势恢宏革命的史诗。其中,长生口伏击战、七亘大捷、百团大战以及挂云山战斗,影响深远,彪炳史册。近10000名优秀儿女入党、参军,2000余人血洒疆场,500多名干部随军南下北上,近万名民兵、民工万里奔袭支前,支援全国解放。

 

赓 续

 

井陉,八山一水一分田,河流峡谷、地挂荒坡,山阻路隔,举步维艰。近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井陉儿女坚挺太行山一般的脊梁,吟唱着负重奋进的歌谣,发扬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精神,自力更生,修建绵右渠、张河湾,实现了“手提绵河高山走,千载荒沟变粮仓”的千年梦想;众志成城,战胜“96·8”“7·19”两次特大洪灾,在“没有见过的大灾”之年,创造“没有见过的大干”之奇迹;披星戴月、风雨兼程修天路,洞开山门迎远客,解放思想谋发展,重新安排井陉大好河山。

 

传 承

 

井陉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激发活力为目标,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红色故事强大精神力量。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品位打造,全面实施“2+4+23+1000”红色文化工程,倾心铸造红色精神的四梁八柱,让红色文化重新焕发生机。“2”即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江山两个项目。“4”即打造四条红色线路。“23”即完善提升23个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点位)。“1000”就是要精心创建1000个红色美丽庭院。

 

陉山儿女亦不忘初心,用红色精神传承红色血脉,用红色密码开启红色文化传承的时代之门。东尖山村党民齐心,自力更生建成卢王川马氏抗战英雄纪念馆,着手对32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维护修缮并筹划建设“129师385旅抗战将军纪念馆”和“路南抗日政府纪念馆”;胡仁村干群携手,毕力同心立英雄纪念碑建烈士陵园,村民自发出工出力、无偿捐助物资,继续发扬不屈不挠、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

 

“千沟万壑绿意浓,太行深处‘井陉红’”。2020年7月井陉县被中宣部、财政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列入晋察冀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目前,井陉县拥有革命老区村242个,革命遗址100余处,这些蕴含着丰厚历史文化的红色资源,是井陉古城的荣耀,也是井陉人民的自豪,更是激励井陉万千儿女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前行的“根”和“魂”。


辛庄乡“访民生、听民情、解民意”夜谈会。

 

以红色文化为主题 提升基础设施 改善人居环境

 

重要项目的辐射带动,乡村旧貌换新颜。一星灯火点亮漆黑的夜色,陉山大地革命呈现燎原之势。1926年东元村赵玉祥在家中的闲杂西院建立井陉第一个党支部。该村一度成为井陉革命的中心,培育出了井陉县第一位村党支部书记、走出了中共井陉县委第一任县委书记。东元村是井陉红色革命的源头和摇篮,也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绵蔓河湿地旅游经济带”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村落科学规划设计,环境大幅改善提升,中共井陉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实现了全方位的环境整治和修缮布展。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在这里寻根问源,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

 

红色庭院的示范带动,乡村蝶变沐春风。威州镇石棋峪村的一处小院坐北朝南,门楼古朴原始,院中一排绿竹彰显主人风骨,屋前石榴树独守着主人的记忆。主人韩春堂解放前为石家庄市铁路工人,其真实身份为石家庄市地下党的地委书记,因掩护其他同志转移被敌机轰炸,父子俩均为发展革命事业壮烈牺牲,党的力量和信仰在此院落闪闪发光。1000个红色庭院,这是其中之一——韩春堂院。井陉县将红色庭院打造与美丽乡村创建相结合,以点带面着重进行居室、庭院、厨厕、家风的全面提升。诸如此院,其余999个整洁干净的红色庭院里,还有999个红色故事等待我们去慢慢读、细细品、深深感受。

 

试点建设的升级带动,乡村迈向新征程。1940年8月20日,聂荣臻在洪河漕村,打响“百团大战”,指挥部队英勇杀敌,炸桥毁路,攻城克矿,给日本侵略者沉重一击,在抗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各方努力下,2020年底洪河漕村成功申请了“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项目。投资近300万元,历经4个多月的努力奋战,该项目于同年8月圆满竣工。蜿蜒曲折的150米循环路,唤醒着村民们尘封的红色记忆;写满历史车辙印记的“将军路”,诉说着“聂帅救孤”的千秋佳话;日趋完善的党建阵地,蜕变成一座凝聚成党心民心的红色家园。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绵右渠东风渡槽。

 

以红色文化为内涵 创建区域品牌 带动产业发展

 

3月4日,农历二月二,凛冬散尽,春阳煦暖,“助力乡村振兴——井陉县区域品牌新闻发布会”在古色古韵的魅力水乡陶瓷水镇北广场隆重举行。发布会上,井陉县主要负责人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井陉有‘老天爷’赋予的好山好水和‘老前辈’传承的红色江山,处处见乡愁、满眼皆文化。创建区域品牌,才能改变井陉农产品‘多而散、小而弱,质优价廉、加工粗放’的现状,让更多特色商品走向全省全国,走向高端市场。”

 

辛庄乡焦家垴村地处冀晋交汇深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俺们村种出来的小米可好吃了,你看这颜色金黄金黄的,吃起来香,还能熬出米油。”村民告诉记者,由于村子平均海拔800米,昼夜温差大,这里的谷子生长期长,营养丰富,品质上乘。焦家垴村是红色革命重地,抗战期间这里建立了井陉县第一个抗日根据地,留下了聂荣臻元帅指挥百团大战的指挥部旧址,凝聚了邓华将军血战抗日沙场的军民情深。抗日战争时期,还曾发生“一农户捐献万斤小米”的动人事迹。

 

天长镇庄旺村依山窝而居、南临绵河,村内建有大小12盘水磨。庄旺村的煎饼远近闻名,由多种杂粮经石磨研磨后,再手工摊制加工而成。其特点为粗粮细做、饼薄如纸、香脆可口、营养丰富、易久存放。“俺奶奶叫李润祥,1937年10月,日本人进村扫荡,俺奶奶在地窖里藏了两个八路军,一个姓李,一个姓王。当时给他们吃的就是水磨煎饼。有的八路军战士转移到村东山上,俺奶奶怕他们饿肚子,还拿着煎饼送到了山上。”庄旺村党支部书记李丽华介绍煎饼特色的同时,还绘声绘色地讲起了发生在煎饼身上的红色故事。

 

“乡村振兴要做好,文化赋能是关键,产业发展不能少。讲好红色故事,为特色农产品贴上红色文化标签,既传承文化,又能将乡亲们种出的优质农产品宣传出去,打造‘井陉·红’农业名片,一举多得。”井陉县主要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井陉县聚焦乡村振兴总要求,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村级产业,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支持引导各村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讲好红色故事,增加文化内涵,让顾客购买井陉特色农产品的同时,还能获得文化的熏陶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井陉“太行天路”宣教点。

 

以红色文化为灵魂 推进文旅融合 赋能乡村振兴

 

红色文化是发展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财富。“井陉县把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把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动村庄唤醒红色记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的同时,井陉县着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做到有“说头”、有“看头”,游客能“点头”、百姓有“赚头”。

 

2020年,一部根据吕家村历史文化故事打造的实景情景剧《梦回吕家》让吕家村走红网络,成为远近闻名的“剧境艺术村”。

 

“我们选取了古村落漫长历史中的一个横截面,让文化元素成为旅游的新亮点。”《梦回吕家》编剧兼导演尹紫峰说,最初是到吕家村投资民宿和餐厅,了解到村里的故事后,依托古村落资源和历史文化特点,他创作了《梦回吕家》情景剧。节假日实景演出让游客参与互动,身临其境。拿起锄头干活,放下锄头演戏,有10多名村民在《梦回吕家》情景剧中有量身定制的角色。

 

“原来旅游的人也不少,却挣不到钱,游客在古村落转一圈就走,留不住人。”吕家村党支部书记吕军说,通过《梦回吕家》情景剧,游客了解了古村落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留下来体验古村落文化的人也越来越多。

 

“我光知道吕家村是历史古村,谁想到刘伯承和邓小平在这里打过大胜仗!”游客崔安生在吕家村游览时感慨道。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吕家村建于明永乐年间,背靠西岭,东临洞宾山。1938年2月,刘伯承、邓小平在吕家村指挥了著名的长生口伏击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气焰,成为著名的围点打援案例。如今,刘邓曾居住的院落、工作过的指挥部已成了游客必到的“打卡”景点。

 

“我们将用活红色资源,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同时还要打造特色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传承革命精神。这不仅需要在健全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方面下足功夫,更要想方设法提升红色旅游发展的品质,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让红色文化更加鲜活,更有感染力,让更多人从历史的‘参观者’变成‘参与者’。”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云山烈士陵园。

以红色文化为支点

 

唤起奋进激情 建设魅力井陉

 

接过历史接力棒,奋进拼搏新征程。“十四五”开局之年,井陉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擘画“休养胜地 经济强县 魅力井陉”的宏伟发展蓝图。井陉广大干部群众扎实践行“苦干实干拼命干,干出一片新天地”“一天当作三天干,跑出井陉新速度”的新理念。认真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建设店小二”“访民生、听民情、解民意夜谈会”“电视问政”等新举措,用生动的实践赋予井陉红色文化新的内涵。

 

在洪河槽百团大战红色教育纪念馆,井陉县武装部在鲜红的党旗下,握紧了自己的拳头,发出了“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铿锵的入党誓言。他们随着88岁的义务守馆老人李化璟的讲解一起感受着抗日战争那烽火连天的岁月,热血澎湃,激情昂扬。

 

在库隆峰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旧址,来自小作中心的全体师生聆听着三大战役电波嘀嘀答答发出的最强音,情景重现了那波澜壮阔,万炮齐发、震天动地的战场厮杀。“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只有好好学习,立志报国才能做好革命的接班人。”红色的基因在幼小的心灵深深植根。

 

在吕家村村民活动中心,井陉县委党校老师正在给村民传达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家边讲解、边讨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集中宣讲结束后,宣讲团又马不停蹄地赶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在老旧的小屋内,81岁高龄的老党员吕世荣激动地拉着县委党校副教授高玉忠的手说:“谢谢你们,让我这个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家里也能听到党的好政策、好声音。”

 

让每个村民都能感受到党的政策温暖,是井陉县宣传工作的重点。新一届县委领导带头组建宣讲团,到分管部门和分包乡镇开展面对面宣讲30余场;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在本单位进行宣讲100余场;县委讲师团“走基层”,深入机关、农村、企业、学校等进行宣讲100余次,受众6000余人;团委发动各级少先队组织通过主题队会、手抄报、书法、诵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积极开展学习宣传600余场;县武装部以“充分认清国家安全形势,不断凝聚民族复兴伟力”为主题,为800余名学生进行生动深刻的国防知识宣讲;各乡镇充分发挥退休党员、义务宣教员作用,积极运用“大喇叭”“小马扎”“红马甲”等方式宣讲600余次。

 

重温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唤起奋进新征程的动力。井陉县在如火如荼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围绕“打造‘井陉·红’文化名片,助力‘井陉·行’经济发展”工作目标,用红色文化引领宣传思想工作,高擎思想旗帜,夯实理论根基。深入开展了讲好一堂党课、搞好一系列讲座、过好一次组织生活、开展一次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开展一次瞻仰活动、编印一本学习手册、组织开展一次知识竞赛、开辟一个学习园地等形式的“十个一”活动。全县共开展宣讲180多场次、专题党课152场次、重温入党誓词176场次、开展集中交流研讨2次、征订规定书目3307套,编印《党史学习教育应知应会》3500册。扎实有效的活动,吸取了历史的源力,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建好用好“两中心一平台”,建设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力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内部活力,增强整体实力,提升竞争力;加强“学习强国”平台的宣传推广和使用,使之成为党员群众学习、宣传新阵地;加大主题宣传和典型宣传力度,拓宽对外宣传渠道,牢牢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强化舆情监管,营造清朗的舆论空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常态化开展“家在井陉、热爱井陉、建设井陉,我为井陉发展建言献策”活动,收集意见建议和问题线索2000余条,办结民生实事402件,解决了困扰北方小学十几年的上学行路难、测鱼镇南寺村河岸修复、陈家峪环境整治等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成为广大干部的行动自觉,成为井陉民生服务的特色品牌。

 

深入开展“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先后组织“访民生、听民情、解民意”夜谈会、“中秋团圆节——亲人在身边”等活动,共开展夜谈活动54场次,走亲慰问活动30余场次,打通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找准了富民产业发展路径,改变了干部作风,加快了井陉发展,跑出了项目招商加速度。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井陉县将继续以超常规的工作状态、超常规的工作力度和超常规的工作效率,苦干实干拼命干,在攻坚克难中开创工作新局面,在砥砺奋进中谱写发展新篇章,加快建设“休养胜地、经济强县、魅力井陉”,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版权声明: 该文章出处来源非本站,目的在于传播,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凡本文章所发布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全国热线电话

020-84317499

关注德科装饰公众号

广州德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专业从事于博物馆设计,展馆展厅装修设计,欢迎来电咨询!

粤ICP备08126626号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EC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