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文化博物馆一盏银槎登舞台

来源: 发表日期:2022-10-11 496人已读
“我对此图重叹息,匠心独造惊风雷。”国庆假期,在苏州市吴文化博物馆演绎社内,一部原创国宝新戏《寻槎记》(暂定名)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中,社员们根据剧本一遍又一遍打磨台词、动作、神态。江南时报记者了解到,这些年轻人并非专业演员出身,而是一群历史与文博的爱好者。
 

吴文化博物馆宣传主管李爽向记者介绍,《寻槎记》的灵感,来自于吴文化博物馆馆藏国宝文物——元代朱碧山造银槎杯,整体呈槎(木筏)形,一老人身着宽袖长袍,背靠槎尾而坐,仰首束发,长须髯髯,神态怡然,双目注视远方,作乘槎凌波之状。整器设计精巧,工艺高超,錾刻精细,是流传至今的罕见珍品,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件珍品的作者是元代著名的铸银工匠朱碧山,字华玉,元嘉兴路嘉兴县人。他是制造槎杯的能工巧匠,所铸的虾杯、人物杯等酒器具形象生动、技艺精湛,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引发当时名流之士的追捧。如今,朱碧山的作品被故宫博物院、美国克里夫兰博物馆等珍藏。

“我们的新戏设置了朱碧山和书生两个人物,希望能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人们在追求理想和实现人生意义过程中的坚持、抗争与和解,以及对吴地匠人高超技艺和创作灵感的合理想象。”李爽表示,从《寻槎记》的节目编排到演出,演绎社的社员们全程担任主创,他们在创作中对文物、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激发灵感。
 

2021年6月,吴文化博物馆演绎社正式成立。作为一个公益性社团,演绎社面向社会公开发出“邀请函”,吸引了一批来自社会各界的文博爱好者参与。演绎社社员会根据博物馆的文物和展览,定期排练剧目,并在馆内外开展演出和工作坊等活动。“以前都是在舞台下当观众,没想到自己也能有机会上台成为主角!”一位社员笑着表示,平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会为演绎社提供指导,还会邀请专业的老师前来交流,“他们不会对我们限制过多,而是让我们自由发挥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李爽介绍,《寻槎记》由演绎社全体社员共同编创和演绎,将在10月正式与观众见面。“希望能通过这部戏剧为观众呈现对吴地国宝的另一种解读,将中国匠人高超的技艺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传递给更多人。吴文化博物馆演绎社正在发展壮大,也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我们,共同领略中华国宝的魅力。”

版权声明: 该文章出处来源非本站,目的在于传播,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凡本文章所发布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全国热线电话

020-84317499

关注德科装饰公众号

广州德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专业从事于博物馆设计,展馆展厅装修设计,欢迎来电咨询!

粤ICP备08126626号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ECOR